中國橋梁
“愛的魔力轉圈圈”
想必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!
比如下面這些
↓↓↓
“高空”轉體
“雙打”轉體
“混合”轉體
可以說“轉圈圈”
已經是基建狂魔的日常操作了
近日,又有一段“轉圈”上了熱搜
原來
現在連汽車站都能旋轉了
7月10日,央視播出的《大國建造》紀錄片第六集“匠心巧思”中講述了這個故事。
福廈高鐵建設過程中,正好被廈門后溪長途汽車站(下稱“客運站”)擋住了。
建設者們頭腦風暴后,決定給車站“搬家”——將車站平移到西北方向的一塊空地上。
平移技術并非首創,以往我們也會看到某建筑因規劃需要進行平移,一般來講,平移是將建筑從一層與地基切割,用牽引設備將其移動到固定的新基礎上,開始平移,然而,這個“傳統的”平移方式對客運站來說并不現實。
后溪客運站主站房長162米,寬33.6米,總重量3萬噸,是一個結構狹長的大型建筑,如果從一層平移,容易因受力不穩造成樓體傾斜。
于是,工程師選擇支撐結構更為穩定的地下二層進行樓體切割;
隨后,在立柱間澆筑混凝土,讓主樓樓體形成一個穩固的網狀托盤;
工程師又在平移范圍內,挖出一個大型基坑,鋪設26根弧形混凝土軌道……就這樣,準備工作才剛剛完成。
在移動階段,工程師們巧妙借鑒了路面橋梁建設的頂推原理,做了一個液壓裝置,將它們排成四個一組,兩兩交替升降頂推,就如同給客運站裝上了能夠行走的腳,為了實時監測其“行走”信息,工程師們又給頂推器的“腳底”安裝了500多個步履行走器、600多個傳感器……
據報道,中國建筑一局(集團)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說,此次平移主要涉及多項高難度技術,包括:對地下兩層建筑進行切割分離,在曲線移位中如何保持平移物的姿態不變;平移設備如何保證在曲線上同步協調;如何實時監控平移物結構,保證平移安全;平移過程如何及時糾正偏差等。
面對多重困難與挑戰,38天后,3萬噸的長途客運站主站房成功移動完畢:平均每天約移動7.5米,從9點到12點方向,一共走了288米。
移動入位之后,工程師們把切斷的立柱和新址預留的地基,用鋼筋和混凝土銜接加固,來保證后續的安全使用。
平移工程于2018年5月動工,2019年4月1日成功平移到位。當時,該平移工程以288.24米的平移距離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“建筑物整體平移弧度最長”,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長距離、大半徑的建筑遷移。
網友:看來,基建狂魔的記錄只有靠自己刷新了!
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,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
不想錯過新鮮資訊?
微信"掃一掃"